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监测终端(精密传感器、智能数据采集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同时提供安全监测物联网解决方案及服务,技术壁垒与附加价值较高。
公司以精密传感器和智能数据采集设备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为载体,以监测与预警云服务平台为核心,构建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为能源、水利、交通、智慧城市、地质灾害行业客户在工程安全监测领域提供便捷、可靠、专业、智能的数字化服务。
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本着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对产品品质的严苛要求,在工程安全监测领域深耕细作,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与客户需求,自主研发了一系列与市场高度匹配的产品,在安全监测传感器行业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已成长为一家优秀的企业,也成为行业内较出色的企业之一。
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与实践,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包括振弦式传感技术、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光电传感技术、物联网集成应用技术、云服务平台应用技术等,实现了高品质工程安全监测仪器设备的国产替代,打造了智慧工程数据采集汇集云服务平台。公司聚集了一批具有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工程、计算机科学、工业设计等专业学历背景的研发人才,研发团队在监测传感器及仪器仪表领域具有良好的技术积累与开发经验。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国家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项3项,行业学会/协会奖项7项,参与编写国家及行业标准共16项。
公司自主开发的数据采集汇集云服务平台,提供数据采集、传输、汇集综合解决方案,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各类物联网终端的兼容性强,能够让用户更为便捷的获取数据,为各行业智慧工程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服务。基康仪器自主知识产权智能数据采集设备,产品线齐全,具有兼容性强、长期稳定性好、通信接口丰富等特点,能够适应各行业智慧工程建设期、运维期各种工况下的数据自动化采集传输需求。
公司掌握了多种原理的传感器技术,能够根据不同原理传感器的优势,提供一套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通过振弦式传感器的钢弦冷锚技术、共振抑制技术、封装技术、频谱检验工艺技术,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升了传感器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对传感器长期稳定性、环境适应性要求更高的水利、水电、核电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公司研制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具有超长距离传输、动态采集、本质安全防爆等方面的优点。公司还掌握了光电传感器技术,研制的光电式传感器可以满足部分构筑物对水平、垂直位移超高精度监测的需求。在一些复杂应用场景中,例如水资源配置工程的输水隧洞安全监测要求部分传感器信号超长距离传输、桥梁工程安全监测要求部分传感器实现动态监测、油气储运工程安全监测要求部分传感器本质安全防爆、混凝土大坝工程要求部分传感器可实现超高精度的水平垂直位移监测等场景中,基康仪器具备提供综合传感系统解决方案的优势。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利好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演进,建设数字中国蓝图下的数字孪生工程、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概念正在加速落地。公司为各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智能建造、智慧工程、数字孪生工程提供数据底板,为数字孪生模型和业务系统的运行提供数据支撑,公司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重大工程中,包括南水北调、滇中引水、大藤峡等水利工程,三峡、白鹤滩、乌东德等水电站,沂蒙、哈密、宁海等抽水蓄能电站,红沿河、防城港、漳州等核电站,如东、博乐体育兴安等风电场,西气东输、中俄、中缅等油气管道,港珠澳大桥、京沪高铁(601816)、川藏铁路、深中通道等交通基础设施,合肥、重庆、成都等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贵州、云南、四川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公司以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认可和信赖,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智能监测物联网服务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骨干水网建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应了六万多支传感器和一千多台自动化数据采集设备,正在准备为湖北省引江补汉工程、深圳市公明-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等供应安全监测传感器和采集设备。公司参与的已建成和在建的区域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包括:吉林中部城市群供水工程、辽西北供水工程、引绰济辽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引额供水工程、引江济淮工程、滇中引水工程、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罗田水库-铁岗水库输水隧洞工程、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等。
公司在国内重大交通工程中不断贡献力量,近年来参与了天峨龙滩特大桥、苏通大桥、北盘江第一桥、伶仃洋大桥、青岛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湛江湾海底隧道、京沪高铁、兰新高铁、沿江高铁、上海浦东机场、大兴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洋山港、梅山港、太仓港等一大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智慧水利业务,利用智能感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物联网技术,提供智慧水网、智慧水生态、智慧水安全、智慧灌区、数字孪生水利工程等水利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完成了黄河宁夏段防洪减灾、北戴河智慧河湖、汾河流域防洪调度、邯郸市跃峰灌区信息化等项目。
研发方面,公司坚持自主创新的研发模式,保持研发工作的连续性和前瞻性。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机构,优秀的研发团队,通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精密传感器、智能采集设备、云平台软件的核心技术开发平台。公司坚持“转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科研方针,通过对物联网传感器市场的分析、行业发展研究和国家政策的了解、相关知识产权调研和技术可行性研究,每年设立新的研发项目;同时,根据现有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价值,设立产品迭代升级项目。
公司作为一家集智能监测终端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安全监测物联网解决方案及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通过向客户销售智能监测终端产品并提供安全监测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收入和利润。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为自主品牌智能监测终端产品的销售与实施模式、安全监测物联网解决方案及服务模式、运维服务模式、技术咨询类项目模式等。
公司智能监测终端的市场需求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不同订单或项目具有不同的技术参数需求,公司从组织架构、设备资源、生产流程、人员分工、供应链协调、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在生产中仅保留了设计开发、整机装配和调试检测等关键环节。公司生产模式主要为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公司持续关注并研究能源、水利、交通、智慧城市及地质灾害行业重大项目规划性文件,项目启动后,与项目业主、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流,营销中心负责与项目业主、设计单位进行商务对接。待招投标时,公司参与安全监测物联网解决方案相关部分的投标,投标文件由营销中心(重大项目报管理层审核后)出具。如果公司中标,由营销中心与客户签订合同,交由计划合同部登记备案及存档。
计划合同部收到安全监测物联网解决方案及服务合同后,派单由工程部组织实施。项目经理针对招投标文件要求和应用环境现场考察的情况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和预算,经批准后进行项目实施。
公司主要通过参与招投标、商务谈判等方式实现销售,签订合同后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和业务特点进行设备供货(主要为传感器及采集系统)、软件系统的开发设计及项目实施。
采购方面,公司采用“以销定产和合理备货”的模式进行采购。公司设立采购部,制定了规范的采购管理制度和供应商管理体系,通过对供应商的生产制造能力、品质保证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综合评估,建立供应商准入、考核、奖惩和淘汰制度,确立了《合格供方名录》,原材料采购时优先选择现有合格供应商合作,同时建立并随时更新供应商档案,加强供应商资格的动态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模式无重大变化。报告期后至本报告批准报出日,公司业务模式无重大变化。
2023年是公司成立的第二十五周年,也是公司上市元年,站在全新的起点上,公司上下齐心、共同奋斗,在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浪潮中,抢抓机遇、搏浪前行。公司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指标再创新高。
2023年,公司扎实推进产能扩大和研发中心建设两个募投项目,公司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公司市场拓展工作紧跟行业热点,下游重点行业领域全面开花;公司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内控体系不断完善,运行效率持续提升;公司进一步梳理各子公司的市场定位和业务体系,各子公司明确目标、平稳运行、蓄势待发。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9.9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66.44万元,同比增长20.0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577.48万元,同比增长66.98%,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3%。
2023年,公司新建厂房完成了收尾工程,办公楼装修后实现了投运,生产和办公环境得到了拓展
和提升,公司生产、质量等供应链部门高效运转,全年入库产值增长明显,部分典型产品单月入库、发货量刷新历史记录。
2023年,公司进一步加强研发、解决方案等部门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购置研发设备,紧跟前沿技术,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技术研发能力。研发中心顺利推进研发项目十余项,同时,还积极参与了专利、软著、标准等知识产权的申办。解决方案部工程师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行业拓展、市场推广等工作进一步深入。公司入围“北京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创建名单,并于2024年1月15日正式入选,公司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肯定。
近年来,公司下游五个主营业务行业均有投资热点。2023年,公司在常规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核电站、国家骨干水网建设工程、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建设、长大桥梁健康监测等子行业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公司参与了旭龙水电站、卡拉水电站、文登抽水蓄能电站、庆元抽水蓄能点站、石岛湾核电站、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水利部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能力提升项目、贵州重庆长大桥梁健康监测项目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
2023年,公司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力度,通过提级管理、成立清欠小组、召开清欠例会、优化客户信用管理制度、加强销售合同评审等办法控制应收账款规模,优化应收账款账龄结构,全年回款3.25亿元,同比增长25.63%。采购部加强了供应商管理,进一步提升议价能力,对主要供应商组织了竞争性谈判,电子元器件、机加工件、电缆等原材料采购价格进行了适当调整。工程部加大了对超期风险项目的管理力度,奋斗水库、杨木水库、西乌盖沟水库、彭村水库等十余个项目的收尾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处理。公司客户服务体系进一步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
5.公司进一步梳理各子公司的市场定位和业务体系,各子公司明确目标、平稳运行、蓄势待发
2023年,锦晖检测公司进一步加强了检测能力的建设,完成了CMA实验室迁址评审;积极申办CNAS认证资质,并于2024年3月14日收到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微玛特公司定位智慧水利行业,市场拓展工作取得了开门红。汇康智感公司,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列产品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夯实了造血机能和发展基础。
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基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参股公司—新疆紫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12月2日完成注销登记。
公司属仪器仪表制造业,仪器仪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于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在制造业企业盈利持续改善及转型升级加快等因素的带动下,制造业投资持续企稳向好。2023年,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6.5%,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14.4%。以解决实际问题与技术需求为导向,工程应用领域高端测试仪器仪表、传感器等仪器仪表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产品的可靠性及稳定性是衡量产业先进性的尺度之一。公司聚焦工程安全监测领域二十五年,特别是国家重大工程领域,在夯实关键核心部件自主生产、产品稳定可靠、精度高的基础上,较早的开启了智能化的征程,丰富产品功能、提升易用性,不断提高更新着客户体验,持续为客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系统化的智能安全监测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愿景目标纲要》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传感器制造业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世纪末开始,智能传感器出现,传感器向着系统化、微型化、智能化、无源化、网络化和产业化快速发展。MEMS传感器是智能传感器的代表,与传统的机械传感器相比,MEMS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适于批量化生产、易于集成和实现智能化等特点。因此,MEMS传感器正逐步取代传统机械传感器的主导地位,在消费电子产品、汽车工业、航空航天、机械、化工及医药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023年,投资呈现较强韧性。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有效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持续发挥。
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未来我国将积极推进水电基地建设,推动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雅砻江中游、黄河上游等已纳入规划、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水电项目开工建设,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将分别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左右;制定新一
轮抽水蓄能电站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促进抽水蓄能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左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保持平稳建设节奏;积极推动高温气冷堆、快堆、模块化小型堆、海上浮动堆等先进堆型示范工程,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全面推进风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建设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坚持陆海并重,推动风电协调快速发展,完善海上风电产业链,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
抽水蓄能电站、水电站、核电、风电的装机需求,依旧催生对公司智能工程监测设备的需求。
2023年万亿国债增发项目全部下达完毕,积极影响在2024年将持续释放。
国家水网建设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国家水网建设将推动水利行业持续发展。
除此以外,全国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标准化建设、小型水库安全监测能力提升项目、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安全监测、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大江大河大湖干流防洪达标项目、重大引调水工程、水文站网现代化、防汛抗旱水利工程配套水文监测设施、智慧水利、智慧灌区等领域的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交通运输部相关文件提出在2025年底前,跨江跨海跨峡谷等特殊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全面建立,开展中小跨径桥梁轻量化监测系统试点建设和长大对打结构监测系统试点建设,提升公路桥梁运行安全水平和服务品质明显提升。到2035年,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全面覆盖,公路长大隧道结构监测体系全面建立。公路桥梁监测存量监测业务、公路长大隧道存量及新建跨海越江通道监测业务不断涌现。
智慧城市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城市服务、公共安全、环保、民生、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
2023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我国将全面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这也预示着城市生命线建设发展潜力广阔,相关研报预估国内总体市场规模未来将达到1100亿左右。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指出,到2025年,健全完善以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为主线的综合防治体系,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防御工程标准,最大限度防范和化解地质灾害风险,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完善“人防+技防”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市级、县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能力,“十四五”期末累计建成6万处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网点,提升地质灾害预警时效性和覆盖面;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及以往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提出“十四五”期间的16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总面积约315.3万平方千米。其中,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重点防治区面积约288.2万平方千米,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重点防治区面积约27.1万平方千米。上述规划的实施,将带动地质灾害监测领域的行业增长。
本着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对产品品质的严苛要求,公司始终坚定信心,坚守自主创新的发展方向。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行业内品牌价值和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企业。精密传感器及仪器仪表制造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进入需要较高水平的研发创新能力,行业壁垒较高。公司紧抓技术和市场两条主线,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的力度,不断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技术人才的引进及激励、内外部研发资源的整合,公司已建立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历经多年的产品迭代及应用,国产产品主要指标性能、产品质量不亚于进口同类产品,且经过技术迭代与改进,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在主要性能上已超越进口产品,具有较为领先的国际竞争力。随着公司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公司市场地位将不断得到巩固和提升。
2023年,我国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2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实现了5%左右的预期目标,经济增长企稳回升。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的投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利好于安全监测的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演进,建设数字中国蓝图下的数字孪生工程,智慧能源工程,智慧水利工程,智慧交通工程,智慧城市等概念正在加速的落地,传感器及智能采集设备作为了解监测运行状态的耳目,公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安全监测领域的高质量、智能化发展为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加快扩大有效投资,以及国务院、水利部、交通部、能源局等国家部门颁发的“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关于切实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工作的通知》、《全国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安全监测设施实施方案》、《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方案》、《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政策的推进,水利、能源、交通等行业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将在十四五期间得到迅速推动,国家自然灾害监测站网覆盖率将不断提高,5G、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将在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水利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中进一步落地,公司的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
2024年公司将在以内生式增长为主,外延式增长为辅的发展战略引领下,把握机遇,乘势而为,做精做强做大主业,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实现经营业绩的持续攀升。
在内生式增长方面,面对新一轮战略发展机遇的窗口期,公司将继续专注于能源、水利行业,牢牢把握住常规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核电站、万亿国债、国家水网建设机遇,加深拓宽企业技术和产品的护城河,确保行业领先地位,不断巩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在外延式增长方面,公司将围绕主营业务对应的产业链,持续寻找与公司业务存在协同效应的标的公司,通过投资并购方式实现融合发展,丰富公司产品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稳步扩大公司经营规模。同时,公司将积极探索“产业+资本”的发展模式,引入产业方面的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做优主业,力争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利好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演进,建设数字中国蓝图下的数字孪生工程、智慧能源、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概念正在加速落地。工程监测仪器设备作为了解基础设施运行健康状态的耳目,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24年,公司以市场为导向,针对重点行业建立专业团队,布局和奠定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基康仪器母公司,继续专注于能源、水利工程行业,牢牢把握常规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核电站、国家水网建设的机遇,要确保行业领先地位,筑牢企业发展的基石;子公司基康科技公司,面向交通、智慧城市行业,抓住公路桥梁健康监测、城市生命线等投资热点,快速补齐产品线短板,提高行业占有率;子公司微玛特公司,专注于智慧水利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领域,创新业务模式,做大经营体量;汇康智感公司,继续明确市场定位,打造公司第二品牌。
2024年,公司将继续落实研发中心建设募投项目,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公司将创建北京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负责制定企业技术创新规划、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凝聚培养创新人才、构建协同创新平台、推进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实施。公司将依托企业技术
中心,整合基康仪器以及各子公司的技术创新力量,对接和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公司将进一步梳理、完善流程制度,推进精细化管理。公司将加强销售合同管控,提高销售合同签订、履约质量,重点关注设备销售合同的支付条款履约情况,加强系统集成项目合同的售前预算管理、工程决算管理,以及过程控制。公司将继续全力以赴管控应收账款,将账龄四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作为清欠小组新一年的工作重点。公司将进一步加强采购管理,引入竞争性谈判、招标采购等办法,进一步降本增效。公司将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工艺改进工作,进一步规范客户服务工作,提升公司品牌美誉度。公司将建立和完善绩效体系和约束机制,加强人才梯队培养,提拔年轻干部,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同时,公司也将加强内部审计,确保组织健康长远发展。
公司在2024年及未来发展过程中,存在下列不确定因素:随着市场不断拓展,公司将面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以及技术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交付能力、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挑战;人才层次升级和研发投入,将导致公司管理费用上升,可能影响公司短期盈利能力;行业方面相关政策的变化,可能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公司主要原材料上游主要为金属类大宗商品、电子元器件等,存在一定价格波动。如果未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或者波动加剧,而公司不能及时调整产品销售价格,将对公司盈利水平产品一定的影响。
对策:公司在多年运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采购经验,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会对价格趋势作出专业判断,通过适当备货、扩大合格供应商范围、加强谈判能力等方式逐步形成了多种有效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措施,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监测传感系统及相关产品、安全监测物联网解决方案及服务,广泛应用于能源、水利、交通、地质灾害及智慧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行业,这些
行业容易受到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的影响。如果未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放缓,相关行业景气度下降,将会对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对策:公司继续加大核心技术应用范围和市场拓展力度,挖掘潜在应用行业,坚持内涵发展和外延扩张并重的道路,加快技术研发升级,适时调整目标市场拓展方向。把握市场和行业技术变革先机,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实力。
公司凭借已掌握的核心技术不断开发设计新产品,丰富产品系列,目前已成为在工程安全监测领域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及知名度的企业。未来公司若不能紧跟市场趋势,市场竞争导致公司盈利水平下降,或者公司产品研发未能适应市场需求,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策: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以科技创新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提升研发效率和质量,丰富公司产品线,同时加强营销体系建和行业需求分析,巩固优势行业,深度布局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行业,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实力。
受市场经济及公司业务特性的影响,本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26,726.73万元,其中一年内应收账款占比67.80%。公司的应收账款客户主要是规模较大的央企、国企和政府部门,客户信誉良好,现金流充沛且与公司保持稳定合作关系,出现坏账的可能性较小。但如果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对公司资产质量及财务状况将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对策:公司制定了信用评级政策,对客户进行授信评级,超过授信额度的进行层层把关后再予发货。售后对欠款单位的定期回访、与客户定期对账、营销催款责任的落实做了明确的规定。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对账龄进行分析、对客户进行分类,强化应收账款的单个客户管理和总额管理,制订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落实收款责任到个人,大额应收款由公司高管带队,按区域划分逐一催收。定期召开应收账款催收例会,反馈收款进度情况,针对特定客户指定收款方案。
由于公司的产品及服务的销售模式为直销,公司向主要原材料及服务供应商采购账期一般相对较短;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设计研究院、科研院所、施工局、高校等,内部付款审批环节多,程序严,流程较长,应收账款回款较慢,应收账款回款期与营运周期存在差异。公司应收账款回款速度较慢可能对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对策:公司重视应收账款催收工作,制定了完善的催收工作制度、规范的催收工作程序和明确的催收工作职责,重视监管力度,对各部门的相关责任做好划分,制定长短期的催收工作目标。
2023年10月公司取得了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证书编号:GR6),有效期三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公司2023年、2024年、2025年减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若未来国家的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公司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相关条件,或公司因自身原因不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条件,公司的所得税率将会发生变化,对公司的税后利润产生一定影响。
对策: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丰富智能监测传感系统产品线,加强行业应用研究开发、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开拓市场。关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结合本公司的经营战略方向,向适应国家政策引导的方向投入资源,使公司处于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公司在岩土工程与环境监测领域掌握了重要的核心技术,形成了比较突出的核心技术优势。公司高度重视对核心技术的保密措施,但是如果未来由于不正当竞争等因素,导致公司的核心技术泄密或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被侵权,将会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公司积极采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方式对公司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严格按规范进行科研项目的开发、技术资料严格按照归档流程,管控科技创新成果。
公司基于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并针对工程需求开发了服务于监测行业中小型客户的开放云平台和数据中心——G云平台,以及服务于监测行业大型客户的私有云平台,不存在可以通过向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而直接或间接获得相关安全监测信息和数据的情形。
对策:因信息安全与数据保护日益重要,在公司未来业务开展中,如发生信息泄露情况,将可能导致诉讼或仲裁等纠纷,进而对公司声誉、业务开展和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京沪高铁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